视点!东西问·书 | 苏琦:技术如何助推世界文明?
题:技术如何助推世界文明?
作者 苏琦 书评人
《世界文明中的技术》是英国技术史学者阿诺德·佩西(Arnold Pacey)于1991年出版的著作,2021年英国汉学家、科技史学家白馥兰(Francesca Bray)受邀与佩西共同修订,由中信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本书以全球史的视野,侧重技术对话、环境限制和工业革命三个方面,概述了公元1000年起的世界技术发展传播史。
【资料图】
本书讲到,日本明治维新后引进西方纺织技术时,是选择性引进,如引进了纺纱机,但没有引进织布机。因为日本织布工人多,引进织布机浪费人力资源,再加上引进成本,并不划算。此例充分符合本书意旨:任何成功的技术被引进后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应性改动,这也是一种再创新。
具体情况包括既有技术水平,以及人力资源、商业组织水平、流通网络疏密、市场发育程度等,这些都决定着技术引进选择和引进后的变迁路径。在本书作者看来,明治维新前日本在这些方面做得不错,奠定了较为有利的技术引进环境。重视纺织等轻工业部门的技术升级,将日本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支援了煤炭、造船、钢铁等重型产业,并消化其部分产能,而重工业则不断从技术和装备层面反哺轻工业。
中国的例子也证明了这点。改革开放初,主要从日本引进的重工业先进技术典范宝钢项目,与上海工程师周末去长三角乡镇企业进行技术指导——顶层技术引进赶超与填补市场需求的低端技术及产品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技术引进成功与否,仅取决于引进意愿以及是否能进行适应性改造吗?并不是。技术或许中立,但技术引进和创新从不是单纯的技术事件。
譬如与日本明治维新同时代的印度和中国的现代化。诸多解释中,技术引进和再创新颇有市场。常见的说法是,中国起初因满清权贵怕危及自身统治,反对技术引进和变革,洋务运动又贪大求洋、消化不良。印度的问题则是因殖民者有意对印度去工业化,如初期限制技术水平先进的印度棉布出口到英国,而后英国技术弯道超车,又对印度大搞倾销,再后来则只给印度一些有利于殖民者利益的技术。
这些说法都部分正确,但略失之于简单化。如英国和印度的技术竞争中,本不应指望帝国主义慷慨无私,并认为英国的胜出是因其更心狠手辣、更国家资本主义,而印度则败于没有防人心机和组织一盘散沙。舰炮本身就是技术的象征,舰炮临门那一刻就意味着,对方已经走过了一条漫长的技术和组织变革之路。
中国的情形更复杂。有学者指出,中国当时的纺织业一度有半工业化的理性选择,即纺纱用机器、织布更多用传统织机。官督商办的重工业虽弊端丛生,也培养了不少人才,积累了管理经验,日后更是作为官僚资本成为新一轮工业化的基础之一。与技术引进模式相比,半封建半殖民地地位导致的政治博弈力和市场控制力低下,以及工业化进程被一次次战争打破,应被放到更高位置。
总之,技术引进、互动和创新的成败得失从来都是复杂的,涉及各种因素。日本明治维新轻重结合的成功经验背后,其实遮蔽了工业农业孰先孰后的路线斗争。类似争论其实在新中国成立后也持续过一段时间,路线抉择也不完全取决于经济技术层面,地缘政治压力和阶段性赶超可能性的认知也是重要因素。改革开放后“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在之前也有所铺垫,如1970年代“四三方案”引进成套设备和社队企业遍地开花相映成趣,前者指向宝钢路径,后者则为乡镇和民营企业勃兴打下基础。
每个经济体都有各自的传承,也时刻面临当下的资源限制。在应对过去和现实的掣肘和挑战中,未来路径便不知不觉被铺就。比如赢得政治统一独立和经济自主权后,中国和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走出不同的技术发展路径,里面有继承的产业结构、经济格局、利益集团分布、地缘政治环境等诸多历史和现实条件等诸多差异。这又为双方先后启动的市场化进程打下了不同的基础,影响到之后的技术路线——更强有力的政府之手、更强大的国有资本,使大规模基建和技术引进成为可能,这些和更大规模识字人群即产业大军以及众多社队企业变身的乡镇和民营企业叠加,令中国的世界工厂模式横空出世。而印度走上信息科技密集型的发展之路,则与其基础设施和制造业基础相对薄弱有很大关系。
该书的另一主题,是“非西方是否可能以及如何迎来原创时刻”。人们通常认为,西方通过科学革命和技术问题概念化实现工业革命的突破,长期处于技术引领者地位。现代化的“优等生”日本就被认为更擅长市场应用型创新。本书则认为,战后日本技术路线之所以偏向市场需求,是因为“和平宪法”导致其无法发展美国式的国防科工综合体模式,而非缺乏技术研发兴趣和能力。美国的原生技术,很多也是市场需求引发的。
日本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近年来在基础研发和原生技术上的突破,会如何改写全球技术创新和互动版图,将成为学者的研究和书写对象。(完)
关键词:
相关新闻
- 视点!东西问·书 | 苏琦:技术如何助推世界文明?
- 环球微资讯!“头”等大事不容小觑 乐清头盔产业去年产值达17.5亿元
- 当前短讯!英媒:在达成加盟的口头协议后,米尔纳已经开始在布莱顿找房子
- 当前头条:北京丰台2023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4.7%
- 牛肉50块钱一斤,是好牛肉吗?
- 观点:开福区清水塘溪泉湾小学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 雷霆战神无限元宝_雷霆战神激活码
- 联播观察丨四川“最聪明”的人都到了广元?_天天速看
- Q1美股互联网巨头财报:降本增效超预期 AIGC前瞻竞争加码
- 南京中海地产怎么样 中海地产怎么样-全球看热讯
- 男童酒店客房误食用过的安全套 家长与酒店吵翻:网友直呼太巧合 全球观速讯
- 热头条丨【优化营商环境·高新在行动】高新区获得电力两大亮点在昆明“营商环境大讲堂”上被推广
- 江河集团(601886):5月12日北向资金减持25.43万股
- 祁连山:融资净偿还465.37万元,融资余额6.8亿元(05-12)
- 学田湾社区红色管家志愿服务队
- 三姑六婆 中的 六婆 三姑六婆指的是什么
- 别把爱藏在心中
- 天天快播:“基尼太美” 兰博基尼旗舰超跑Revuelto上市:售价629.4994万元
- 焦点简讯:成语大公无私的主人公是谁_大公无私的意思
- 速递!押错板块、踏错节奏,成立不到1年就“夭折”!招商基金还有78只“迷你基”
- 327公斤的蓝鳍金枪鱼等一批高端水产品在深圳渔博会落槌成交
- 25条政策措施,助力温州经济稳进提质!
- ARM最早于9月赴美启动2023全球最大IPO:估值高达700亿美元
- 全球快报:四两拨千斤!天津出台重磅拿地新规细则
